家住杭州九堡十號河橋附近的王阿姨每天晚飯后要帶孫子到河邊去散散步。
這個習慣是王阿姨最近才養成的,因為以前“這條小河里的水黑乎乎的,水面上漂滿浮萍,氣味也不大好聞”。
大約一年前,十號河里種上了水生植物,河水隨后變得越來越清爽,河邊環境也越來越舒適,每天早晚到河邊散步的居民越來越多。
在杭州,像十號河這樣,請來植物“清道夫”改善水質的河道越來越多。 從2009年開始,杭州開始嘗試在新塘河等33條河道上馬生態修復項目,覆蓋水域面積25萬平方米。經過3年的試驗,大浪淘沙選出8個品種,將成為今后杭城河道生態治理的主要“清道夫”。
小區邊的河道,變美了
十號河的最寬處有50多米。王阿姨的小孫子最喜歡到河邊親水露臺上觀看河中的噴泉。八個噴泉間隔在一個個綠色小島間,小島在水面上飄飄蕩蕩,站在十號河橋上遠遠望去,水中“小島”仿佛一團團絨毯。
仔細看看,這“絨毯”的內容還挺豐富:一簇簇毛茸茸的是聚草,葉片修長、挺立水面的是黃菖蒲,葉片寬大、呈棕紫色的是紫葉美人蕉,開出串串紫色花朵的是梭魚草,還有蝴蝶在花間飛舞……這些植物高低錯落,色彩繽紛,好似大自然的隨意涂抹。
像王阿姨一樣,家住翠苑三區的劉師傅也發現,家門口的古蕩灣河也變了模樣,當年的臭水溝如今已變身為秀麗小河。
大約五年前,古蕩灣河曾進行過整修和清淤,水質明顯改善。但好景不長,古蕩灣河很快再次臭氣熏天。
一年多前,有人在古蕩灣河道里種上了四五種水生植物。這一年來,它們逐漸繁茂壯大,原本渾濁的河水也開始變得清澈,能見度能達到二三十厘米。
喜歡去河邊散步的人又多了起來——不再發臭的河水,越來越養眼的植物,都讓散步的人們更加愿意在河道邊徜徉。
這些河道的變化并不是偶然的。十號河中浮島和古蕩灣河里出現的水生植物,都是經過杭州市河道監管中心試點試種后精心選擇出來的品種。這些植物組成“混合拳”向河道污染宣戰,它們都具有抗污能力強、養護簡單、四季常青、吸附能力強、經濟成本低等優點。
8種植物“清道夫”,將在今后河道生態治理中推廣
家門口的小河為什么屢屢變成“臭水溝”?為什么有些河道在經過治理后不久又變得臟臭?
每條河道都有各自的具體情況,但總體說來,不外乎河水斷頭、截污不徹底這兩個主要原因。
在杭州,僅繞城公路以內就有大小河道474條,總長度1018公里,水域面積達到26平方公里。而平原河網流動性差,如果河道斷頭或者不斷有外來污染物入侵,小河道很容易變成“臭水溝”。
“水體本身是有自潔功能的,但是如果污染物超過環境容量,破壞了原有的水生態平衡,自身凈化能力就不夠了。河道污染物來源復雜,包括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田污水、城市建設中的水土流失等等,所以河道的治理要和城市建設一同推進。”杭州市市區河道監管中心高級工程師嚴向軍解釋說。
治理河道主要還是靠清淤、截污納管、引配水、生態治理、養護保潔等這五種手段的綜合運用,種植水生植物屬于生態治理的方法之一,需要在截污、清淤的基礎上,才能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從2009年開始,杭州市城管委統一安排,陸續在西溪河、小紫金港、廟橋港、蝦龍圩河、古蕩灣河、新開河、新塘河等33條河道上馬生態修復項目,覆蓋水域面積達25萬平方米。通過生態治理、種植水生植物,這些河道的水質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嚴向軍告訴記者,“這3年,我們試過了各種各樣的水生植物,大浪淘沙,選出了8個品種,會在以后的河道生態治理工作中推廣。”
在同樣種植了水生植物的新開河里,還能發現水下有一排排站立整齊的“木樁子”。它們是河道監管中心精心“栽種”的人工水草,學名叫生物填料,由高分子材料制成,能改善微生物生長繁殖條件,增強生物降解功效,進一步提高水體自凈能力。
而十號河河面上那幾眼噴泉,學名叫做“噴泉式曝氣機”。當它旋轉運作時,不但水流上涌,具有噴泉的效果,還能促進水體循環,迅速增加水中溶解氧,供應水底動植物生長所需的氧氣,讓植物們長得更好。
在蕭山區百尺溇河和拱墅區后橫港河里,還引入了一種新式武器——比一粒米還小的“食藻蟲”,是藍藻、綠藻的“天敵”,也是一種較低等甲殼浮游動物,經馴化后專吃水里的藍藻、綠藻。食藻蟲被投放后,還要種植多層次的沉水植物,再放養一批雜食性和肉食性魚類,從而建立起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生物鏈,恢復水質的自我凈化能力。
上文提到的十號河,從三衛西路橋至余杭界段,長度1139米,水域面積為5.2萬平方米,正是因為采取了曝氣增氧技術、微生物載體修復技術、水生植物修復技術的“生物+生態”組合工藝,徹底治理了原來河道的黑臭現象,總體水質改善達到Ⅴ類標準,成為沿線居民愛去的休憩場所。
今年杭州將對8條河道展開生態治理
根據造景功能、形態特征及生活習性,水生植物可分為浮水、挺水和沉水三種類型:高出水面一大截的是黃菖蒲、常綠水生鳶尾和美人蕉,歸為挺水植物;腦袋剛剛露出水面,看不到身子的那些是聚草和香菇草,歸為浮水植物;在水面下影影綽綽漂浮的黑藻、金魚藻和伊樂藻,是沉水植物。
“種植水生植物,首先能美化景觀,其次它們的根系能吸收一部分水體里的污染物,而且它們的根、莖、葉周圍的微生物凈化水體的作用也比較強大,所以我們通常選擇種植的,都是根系發達的植物,這樣與水體接觸的面積較大,凈化能力更強。最重要的是,水生植物對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恢復水體生態平衡起到了關鍵作用。”嚴向軍解開了水生植物作為水體“清道夫”的奧妙所在。
不過,一些市區河道因為承擔特殊功能而可能無法大面積種植水生植物。比如,作為杭州市自來水備用水源貼沙河,清潔水質主要靠放養鰱魚、鳙魚、貝殼類水生動物來進行,而且要特別控制水中藻類的爆發;中河、東河承擔著行洪防汛的功能,也不能讓水生植物泛濫;通航要道如上塘河、余杭塘河,也不適宜大面積種植水生植物。
今年,杭州市將有8條河道將被納入生態治理范圍,包括備塘河(三里亭段),下城區的南大河、橫河港,拱墅區的李家橋河、獨城河,江干區的茶花港、范家橋河和西湖區的陶家圩。
家住這些河道附近的百姓,今年將有望見到這些美麗的水生植物。賞心悅目之余,也請大家別忘記“從我做起”,向在河道里洗拖把、洗衣服、傾倒垃圾或污水等行為說“不”。